中国退役军人科技孵化服务网

安徽安庆:“一县一品” 推进退役军人工作见实见效

发表时间:2023-11-17 17:03来源: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

  “感谢宿松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提供的法律援助,为我解决了就业问题,我对生活再次燃起了希望。”近日,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孚玉镇富康社区陈凤林向记者介绍,宿松县开展的“帮办代办”服务品牌帮助他重拾了信心。

  2022年,为推动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实现“十四五”期间跨越式发展,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决定在安庆市推行退役军人工作“一县区一品牌”创建,以打造特色品牌为契机,一点突破多点共进,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
层层把关 握好品牌创建“方向盘”

  打造什么样的品牌,是关乎全局工作的核心问题。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“一县一品”创建前期做了深入调研,全面了解各县(市、区)的现实情况,精准把握地方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优劣势,为把关“一县一品”提前做好筹备工作。

  不仅如此,为了让“一县一品”工作灵活有弹性,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就“打造什么品牌”这一问题,采取了两种模式。一是由各县(市、区)自我评估,并形成正式文件,提交市局审核讨论;二是由市局根据实际统筹全局,为各县(市、区)谋划品牌发展思路,制定打造相关品牌。

  针对潜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打造的“皖山忠魂”品牌,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领导会议上围绕潜山市的工作思路、品牌特色、未来发展进行深入讨论和评估,考虑到潜山市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有2000余名烈士为国家革命事业牺牲,红色历史底蕴丰厚,加之烈士纪念设施较多,现存革命遗址335处,而建于1958年的烈士陵园,经过2012年、2021年两次修缮改造,设施逐渐完备。综合上述情况,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了潜山市围绕烈士褒扬纪念工作打造的“皖山忠魂”品牌。

  自品牌创建开展以来,潜山市大力推动散葬烈士墓集中迁移,高标准修缮烈士墓201处,设立保护标识213处;深入挖掘红色资源,整合汇编48篇文章,发行《潜山红色故事》《烈士事迹汇编》等多部书籍,开展烈士褒扬纪念工作,受到烈士家属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。

  “我们在打造‘一县一品’过程中,还会采取动态考察的方式。”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章春说,各县(市、区)根据确定的品牌试行打造,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实时关注进度,定期召开领导会议,把握好“一县一品”工作的“方向盘”。有了方向,如何把工作推深铸实,是摆在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大考题。

多方协调 为品牌打造“铺路造桥”

  把亮点工作打造成品牌,并非朝夕可就。为此,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方面充当好“监督者”的角色,让品牌落地生根;另一方面肩负起“服务者”的责任,帮助各县(市、区)在品牌打造的道路上披荆斩棘。

  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由局长牵头,分赴各县(市、区),围绕品牌打造跑点看效果,及时指出地方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不足,总结反思品牌建设过程中的问题。

  迎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打造“军创未来”服务品牌时,遇到项目用地的难题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情况后,由局领导牵头协调市财政局、国资委及迎江区相关部门,就“军创园”项目展开深入探讨研究,最终帮助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顺利拿到了项目用地产权手续,为“一县一品”创建工作铺平了道路。

  截至今年9月,迎江区“军创园”园区入驻企业达32家,预估全年园区营收将突破2亿元,可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,带动退役军人及其军属就业100人以上。

多措并举 为品牌创造凝心铸魂

  品牌创建成效如何,服务对象说了算。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了让“一县一品”创建工作真正落在实处,让服务对象满意,多措并举,建立并完善了服务反馈机制。

  除了市局领导班子会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,服务中心还设置了专人深入基层开展暗访。“我们要求暗访人员,至少每月一次前往各地了解服务对象满意程度。”章春说,暗访结束后,工作人员会将发现的问题归纳汇总,并在当地召开例会,向负责单位指出问题,督促其解决。同时,暗访人员对相关问题跟踪反馈。

  在宿松县,一县一品工作的跟踪反馈机制落到实处。宿松县打造“戎耀之家”帮办代办的服务品牌,不仅送服务上门帮助退役军人们解决难题,还专门制作了优抚对象联络卡,标注不同社区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,随时了解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。不仅如此,为提高服务质量,宿松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还在社区和村聘用网格员,走村入户收集优抚对象需求。

  据了解,宿松县已累计开展上门服务1992次,为807名行动不便、有特殊情况的服务对象上门建档立卡,为777名服务对象上门办理优待证。

  “接下来,我们要将各县区好的品牌推出来,树立模范,分享经验,推动安庆市‘一县一品’工作提质增效。”章春表示,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做好服务,真抓实干,做到在工作思路上“真用心”,在实际落实中“真使劲”,让服务对象“真满意”。


邮箱:zjcwlb@126.com   监督电话:010-53673508  15011159708

声明:本网站只提供分享和交流,不作商业用途,如您对版权有异议,请通知删除。

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,请速与我们联系!

关于我们 | 法律说明 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